全國免費谘詢熱線 公司電話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網站首頁 >> 未來“健康藍海”的特醫食品前景值得深思

未來“健康藍海”的特醫食品前景值得深思

作者:冬澤特醫 發布時間:2023-03-16 13:24:01 瀏覽次數:44

特醫食品即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道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一類配方食品。

當前已有越來越多營養學家、醫生、臨床營養師重視特醫食品在臨床上的使用。可以預見,未來特醫食品將結合我國國民體質、飲食習慣等特點,建立營養健康產品研發基礎數據庫,從全產業鏈的角度構建完整的技術體係,研發覆蓋所有病種需要的產品。

同時,未來隨著注冊管理、產品檢測等涉及研發、生產到流通、使用等環節一係列政策的進一步完善,特醫食品行業有望在市場規範下迎來進一步突破,成為我國大健康領域繼藥品、器械之後的第三大健康"藍海"。

目前特配粉的種類多種多樣,其中無乳糖或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全營養配方、以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產品較多,而母乳補充劑、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苯丙酮尿症配方則還是少數,特配粉生產企業可以在這些方麵投入研發,不僅可以補充這些稀缺類別產品,給消費者更多選擇,還可以提前布局這些較為空缺的市場。

在特配粉市場上,無論是越來越多的乳企涉足,還是醫藥背景企業不斷靠攏,亦或是國產產品數量激增,都顯示著特配粉市場品類不斷壯大的事實。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剛需品類的特配粉,其本身的專業性極強,無論是對企業的科研成本,還是對渠道和消費者的專業知識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乳企可以通過布局特配粉品類來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產品科研實力,渠道也可以通過特配粉的剛需性來為門店引流,這樣來共同促進特配粉市場良性發展。


罕見病類特醫食品麵臨挑戰

2月28日是國際罕見病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發布的《2023年罕見病類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可及報告。《報告》首次係統性梳理中國罕見病類特醫食品可及性的困難與挑戰,指出罕見病類特醫食品可及性麵臨三重挑戰,包括診療不足的挑戰、患者購買特醫食品過程中購買渠道上的挑戰,及患者的經濟負擔上的挑戰。

把醫院、患者、政府、慈善機構集合在一起來做的原因,全社會必須形成合力才能一步步往前推這項工作。”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所長蔡威表示,在中國,罕見病並不罕見,為了讓罕見病病人公平地、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讓產品可及。要積極引進國外的優質產品,同時推動國產化,降低價格,實現產品真正可及。

營養療法應該與手術、放療、化療及其他治療並重,成為患者的基礎治療方法。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將營養療法作為治愈慢性疾病的最終解決方案。特醫食品改善病人營養狀況、促進病人康複、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等方麵作用越來越被認可,不少國家已將這類產品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為此,我國應盡快推動各方達成共識並出台措施,將營養治療視為一線治療。

麵對挑戰,我們也要做出合理方法去接受挑戰。在產業供給端,目前政策之下,企業在罕見病類特醫食品上的成本與預期收益不吻合,產品受眾人數少,而注冊成本高於預期市場收益,導致企業缺乏投入的動力。
《報告》分析認為,這需要政策製定者和監管方共同發力,解決罕見病類特醫食品注冊生產等產業供給問題,建議對該類特醫食品進行分類管理,按需推進優先審評審批;推動罕見病類特醫食品分類管理進而加速審評審批。



中外藥企入局特醫食品

合理的特醫食品可廣泛應用於醫療臨床實踐,顯著支持臨床治療進程,改善病人營養狀況,促進病人康複,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等,特別是隨著我國臨床營養學科的發展,醫學營養治療研究日益加深,國內特醫食品相關規範和標準日漸完善,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開始認識到特醫食品在疾病綜合治療中的價值。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營養治療可以增強各種臨床治療手段效果,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是其中的關鍵環節。特醫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特醫食品領域門檻高、投入大,雖然很多企業想進入,但並未形成大的資本市場。如果沒有足夠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等,僅靠抄襲配方或參考某個配方來做產品,將會麵臨尷尬境地。”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厲梁秋稱。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藥企應在充分了解特醫食品的法規體係和市場規律後,再有的放矢地進入。


素材來自網絡,如侵刪

特醫食品


版權所有 © ob欧宝体育app下载最新版     滬ICP備1500635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