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腸內營養,這些內容值得了解!
正常人可以通過吃飯來維持生命活動,但對於患者來說,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正常吃飯,這時,就需要營養支持來保證人體的各種營養需求。
營養支持,可以分為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兩種方式。腸外營養,指以靜脈注射的方式,通過外周靜脈或中心靜脈向體內注射營養素。這個老百姓比較熟悉,今天和大家聊聊腸內營養。
1什麼是腸內營養?
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指具有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患者,因機體病理、生理改變或一些治療的特殊要求,通過口服或管飼等方式提供能量和營養素,經胃腸道消化吸收,從而滿足機體代謝所需的營養支持療法。
腸內營養使用的不是普通食物,而是腸內營養製劑,包括藥字號製劑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腸內營養給藥途徑可經口服或管飼,給藥途徑選擇取決於患者的疾病類型、身體狀況、胃腸功能等情況。口服是最安全的腸內營養給藥途徑之一,一般口服給藥達不到需要總量的50%時需要管飼給藥。根據置管頭端位置不同分為胃內和腸內置管。
2腸內營養適用於哪些患者?
▶不能經口進食,攝食不足或有攝食禁忌的患者。如中風患者、食管癌等。
▶有胃腸道疾病,胃腸造瘺,神經性厭食或胃癱的患者。
▶腫瘤化療、放療患者。手術切除癌變的胃腸組織,會直接導致微量元素缺乏或消化吸收麵積減少,機體減少對食物的攝取量;同時放療會加大腸瘺、放射性腸炎等發生率,直接影響消化吸收能力;化療後化療藥物對機體的影響不僅局限在腫瘤細胞內,而且還可以影響正常組織細胞。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口炎、咽炎、胃腸道黏膜炎症。通過補充腸內營養有利於患者均衡營養,提升抵抗力來對抗腫瘤。
▶術後初愈患者:手術之後的患者經曆了手術創傷或出血,一般身體較虛弱,抵抗力較差,因此需要較為均衡的營養補充。另外術後傷口的愈合需要身體大量的養分支持,因此對營養的需求也較高。
▶患者腸道手術前準備:一般在進行腸道手術前要求患者進食流食,但是生活中的流食大多數營養配比不足,容易使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體質下降的情況。因此手術前腸內營養是很好的營養補充劑,既能保證患者保持流質飲食,又能提供充足的營養為術前做好準備。
3腸內營養使用前如何評估?
患者是否需要腸內營養是要經過營養醫師的一係列評估來製定營養方案,目前營養醫師通過三步來製定營養方案:
第一步營養篩查
主要使用營養風險篩查表,對營養篩查陽性的患者,需要進行下一步——營養評估。
第二步營養評估
營養評估的常用方法包括營養評估量表、膳食調查、人體學測量和能量需求估算。營養評估量表數量眾多,臨床上以主觀整體評估(SGA)、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G-SGA)、微型營養評估(MNA)、全球營養不良領導倡議(GLIM)最為常用。對不同人群實施營養評估時應該選擇不同的量表。
通過營養評估將患者分為無營養不良和營養不良兩類。無營養不良的患者無需營養幹預。營養不良的患者應進行嚴重程度分級,實施進一步的綜合評價,或同時實施營養治療。
第三步綜合評價
在營養評估的基礎上,通過病史、查體、實驗室和器械檢查分析導致營養不良的原因(原發病)。將營養不良的類型分為單純性營養不良、複雜性營養不良兩型,從而製定營養支持方案。
4腸內營養製劑有哪些?
▶整蛋白全營養製劑:營養較為全麵,如每日攝入足夠全營養製劑,可滿足一個人每日所需的所有營養。可家庭自製勻漿膳:價格低,適合家庭腸內營養支持患者。
▶要素型全營養製劑:對於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患者,可以選擇小分子腸內營養製劑,減少消化道的負擔。
▶疾病專用型腸內營養製劑:包括腫瘤專用型、糖尿病專用型、腎病專用型,適用於合並慢性疾病的患者。
▶特殊組件製劑:用於缺少某一類營養素患者的額外補充,比如乳清蛋白粉、膳食纖維素等,通過額外補充營養製劑來滿足每日營養的需要。
5使用注意事項
與腸外營養相比,腸內營養有一定優勢,比如可改善和維持腸道黏膜細胞結構與功能完整性,保持胃腸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長。刺激消化液和胃腸道激素的分泌,促進膽囊收縮、胃腸蠕動,減少肝膽並發症發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並發症較少,費用較低等。但使用不當,也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和感染(如肺炎)、代謝紊亂(如高血糖)、喂養不耐受(如胃殘餘量增多)等並發症,此外還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如腸梗阻、腸麻痹、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應期、對腸內營養組分過敏者、頑固性腹瀉或嘔吐、嚴重腹腔感染、嚴重的消化或吸收不良、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等,建議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評估和使用。
素材來自網絡,如侵刪
- 重磅!關於特醫食品,深圳發... 2023-03-24
- 近日,深圳市場監管局印發實施《《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促進食品生產及特殊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簡稱《若幹措施》),立足...【詳細】